我的相遇

其实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,和标题中的未成年少女互删好友的事情早已忘记了时间。近日因为让我烦恼的事太多,记性也变得很差,常常忘记一些事情。趁今晚没有与亲友们打牌,就边想边写了一个小时,虽然显得很仓促,但将来有机会再重新整理吧。

这个女孩是我阿姨介绍给我的,她是我阿姨的同事。我记得某一天,阿姨发微信给我,提到想给我介绍一个小女孩,她了解这个女孩很久,觉得很不错,所以想让我们认识。我按照惯例回答道:行啊,先认识一下,看缘分如何。阿姨简单透露了小女孩的一些情况,我当时觉得她年纪小了点,其他没什么特别的想法,毕竟没有相处过,没见过面。但我注意到,阿姨强调了她的年龄,她当时未满十八岁,小名叫莹莹。

我和她之间那些无营养或套路化的对话就不多说了,其实我们共同话题并不多。起初我想除了年龄差距外是否还有其他,但想了半天,最后发现正因年纪差距,我们才没太多共同话。记得她喜欢玩长板,一直在努力攒钱买自己的长板,直到她发链接给我时我才知道,原来长板就是长一点的滑板。十年前我也喜欢轮滑,甚至混入了学校的轮滑社,起初我也是玩滑板的,不过校园里只见过一个人玩滑板。轮滑社的活动总是有一堆人一起出行,让我羡慕不已。扯得有些远了。

时间慢慢过去,我们通过聊天逐渐熟悉。她的工作是早中班轮换,很多时候大约晚上十一点下班,通常会主动找我聊聊工作。我当时在汉口上班,每天要先坐公交再转地铁,早上六点半之前必须要出门。每次她找我聊天时我都很困,但毕竟是她主动来找我,也不能随便应付几句就说我要休息了。有次我们聊到凌晨两点半,第二天被领导的电话叫醒,领导听到我刚起床的声音就挂了。匆忙跑去公司后,领导问我情况,我解释称“最近交了个女朋友,聊太晚”。领导对我进行了训斥,提醒我工作重要,生活不能成为不正常工作的借口。

她很少谈到自己的家人,却似乎对我的家人很熟悉,甚至知道我父母的工作。我不想像查户口一样问她。我发现她很懂事,每当聊天陷入尴尬时,她都会关心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。我解释不是她的错,而是我不擅长聊天。至于为什么叫我三哥,已经忘记了,反正有次聊天后她就这么称呼我,可能是因为我提到比她大将近十岁吧,毕竟她能叫我“蜀黍”。

我确实不擅长聊天,尤其是从陌生人转变为朋友的过程。如果有共同的兴趣还好说,但从零开始的聊天我确实觉得很难。有时我会提到代沟,她可能会生气,觉得我在“倚老卖老”,觉得我这个“大叔”与“小屁孩”之间难以沟通,毕竟我们根本不是一个时代。实际上,在微信相亲中,她是我最聊得来的对象,我们什么都能聊,有时没话题了,她也会主动找我聊天。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尚未见过面,加上前车之鉴,这样的关系很可能演变成“网恋”。我甚至想起如若领导问我迟到原因,我也可能说是和女友聊天聊太晚。

去年接近春节时,我表妹要去我阿姨那里兼职,而我阿姨正是我表妹的妈妈。我做了一个很傻的决定,让表妹去看看她到底长什么样,帮我把把关。跟表妹说如果觉得合适,我就约莹莹一起吃饭看电影。后来,表妹见到她,随意聊了几句就去工作了。她首次生气,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,生气我让表妹去偷看。接着,她删了我的好友,我没想到会这样。于是我又厚着脸皮加她好友,尝试了几次,她才通过验证。她生气的原因是觉得我想知道她的长相却不愿亲自去。对此,我无从辩驳,只能承认自己做错了,不该如此。这件事改变了后来的发展进程。

去年春节的初二或初三,她主动找我,说想见我,让我去找她。但事实上,我有心无力赴约。因为她春节不放假,工作在我们老家的市区,而我家在远离市区的一个镇。春节期间前往市区要经过人多车杂的地点。我告诉她,去市区大约需要两个小时,这是我根据路程和流量的粗略估算。平时从家出发加上等车的时间通常一个小时十五分钟能到,但我实在不想迟到,所以考虑到堵车因素就说需要两个小时。她回复说以为我家在市区,既然如此就算了。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,想了想她“算了”是不是因为我家远还是因为需要两小时,最终不想继续思考,便决定就不去了。

从那天开始,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。似乎在过年期间她经历了什么,春节后辞去了工作。在之后的一次聊天中,我才知道她已经来到了武汉,我问她住址,她不愿意告诉我;询问她的工作,她也选择沉默。我想,我们之间的可能性似乎已经没有了,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。

作者:Quentin Wang
链接:http://qwccb.com/my-encounter-with-minor-girl.html
来源:Quentin奇闻趣事簿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许可协议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